地基承载力不满足,采用加大基础底面积法加固,但是不满足最小配筋率要求,如何处理?
当独立基础的地基承载力不满足规范要求时,常规做法是增设钢筋混凝土套以扩大基础底面积进行加固。然而,若原设计时基底配筋是由最小配筋率控制,则在增大截面后,基础底部钢筋无法满足最小配筋率的要求,因此,不能采用加大基础底面积法加固。鉴于此,本文介绍几种替代方法,供大家参考。
01 长期压密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既有建筑荷载增加后,复核地基承载力时,可以考虑地基土在长期荷载压密作用下,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会有所提高。
地基土在长期荷载作用下,物理力学特性得到改善,主要原因有以下3点:
1)土在建筑荷载作用下的固结压密;
2)机械设备的振动加密;
3)基础与土的接触处,发生某种物理化学作用。
大量工程实践和专门试验表明,已有建筑的压密作用,使地基土的孔隙比和含水量减小,可使地基承载力提高20%以上;当基底容许承载力没有用足时,压密作用相应减少。
《既有建筑地基基础加固技术规范》第6.2.1条有考虑建筑基底压力值、建筑使用年限、地基土类别等因素,地基承载力可提高的规定,提高系数不宜超过原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的1.2倍。但规范并没有规定什么情况下提高多少,主要依靠当地的成熟经验以及这方面材料的积累。
而在《建筑抗震鉴定标准》第4.2.7条中根据基底压力值、建筑使用年限、地基土类别,规定了不同的压密提高系数。表4.2.7地基土静承载力长期压密提高系数中压密提高系数最大值为1.2,这一数值与《既有建筑地基基础加固技术规范》第6.2.1.2条的规定相同。
岩石和碎石类土的压密作用及物理化学作用不显著;硬黏土的资料不多;软土、液化土和新近沉积黏性土又有液化或震陷问题,承载力不宜提高,故提高系数均取1.0。
02 加大基础底面积的加固方法
方法一:柔性基础改刚性基础
原扩展基础通过增加高度转变为刚性基础,并在新旧混凝土交接的界面设置短筋,增强结合面的抗剪性能。
方法二:新增基础
新增基础大样一是在原有基础顶部增设新基础,柱底的全部荷载由新基础承担,原基础则仅起回填作用。
若原基础顶部至室内地坪的高度不足以容纳新增基础,新增基础大样二提供了一种处理方式:通过局部凿除基础顶部台阶,预留出新增基础高度的空间。
在进行台阶局部凿除之前,务必先行复核,确保凿除后基础在施工阶段仍能满足所需的受力条件。
03 总结
本文所介绍的几种加固方法,均基于一个共同前提,即原基础顶部需具备一定的可用空间以增设新基础。若空间不足,则需另行考虑将独立基础改造为条形基础或筏板基础等更为适宜的方案。
END